首頁 | | | 資訊中心 | | | 貿金人物 | | | 政策法規 | | | 考試培訓 | | | 供求信息 | | | 會議展覽 | | | 汽車金融 | | | O2O實踐 | | | CFO商學院 | | | 紡織服裝 | | | 輕工工藝 | | | 五礦化工 | ||
貿易 |
| | 貿易稅政 | | | 供 應 鏈 | | | 通關質檢 | | | 物流金融 | | | 標準認證 | | | 貿易風險 | | | 貿金百科 | | | 貿易知識 | | | 中小企業 | | | 食品土畜 | | | 機械電子 | | | 醫藥保健 | ||
金融 |
| | 銀行產品 | | | 貿易融資 | | | 財資管理 | | | 國際結算 | | | 外匯金融 | | | 信用保險 | | | 期貨金融 | | | 信托投資 | | | 股票理財 | | | 承包勞務 | | | 外商投資 | | | 綜合行業 | ||
推薦 |
| | 資金管理 | | | 交易銀行 | | | 汽車金融 | | | 貿易投資 | | | 消費金融 | | | 自貿區通訊社 | | | 電子雜志 | | | 電子周刊 |
隨著奔馳寶馬奧迪三家車企相繼公布最新業績,2020年中國市場一線豪華品牌銷量排名也最終確認。從銷量榜單來看,2020年寶馬集團累計銷量增長7.4%至777,379輛,以2997輛的微距領先梅賽德斯-奔馳奪得一線豪華品牌冠軍;梅賽德斯-奔馳累計銷量為774,382輛,同比增長11.7%,為三大品牌中增幅最大;奧迪依舊排名第三,2020年銷量增長5.4%至726,288輛,與寶馬奔馳的差距越來越大。
2020年寶馬集團(BMW和MINI)在中國市場交付量777379輛新車,同比增長7.4%,這是寶馬集團進入中國市場以來最好的銷售業績,由此超過了梅賽德斯-奔馳和奧迪,拿下2020年中國豪華品牌銷冠。
寶馬5系、寶馬X3和寶馬3系依舊是寶馬集團銷量主力產品。據數據顯示,2020年寶馬5系累計銷量為15.9萬輛,同比下滑1.8%。寶馬X3累計銷量為13.4萬輛,同比增長9.9%。另外,寶馬3系全年累計銷量為16.7萬輛,同比增長28.6%。
從市場層面來看,主要還是因為前期疫情原因影響,導致部分車型銷量出現下滑。從產品層面來看,部分產品在換代后,由于價格和車型的原因,銷量出現下滑,但是依靠終端的大幅優惠也在后期實現銷量攀升。
作為BBA的銷冠,在2020年上市了寶馬iX3車型,在國內生產同時發往海外銷售。2021年寶馬iX也將于消費者見面,中期改款寶馬X7和X5也將于年內發布,尤其是作為寶馬暢銷車型的寶馬X5,新產品投放也將受到消費者的關注。
雖然2020年奔馳在中國市場開啟了多次召回,涉及缺陷車輛高達80.1萬輛,車型和級別雨露均沾,召回原因也是各不相同。不過,作為豪華品牌的奔馳,召回事件似乎并不影響其市場的表現,2020年梅賽德斯-奔馳(含Smart)在中國市場的銷量為774,382輛,同比增長11.7%,為BBA中增幅最大的品牌。
奔馳GLB、奔馳GLC、奔馳C級和奔馳E級是梅賽德斯-奔馳的主力產品。數據顯示,2020年奔馳GLC累計銷量為16.5萬輛,同比增長18.5%。奔馳GLB于2019年底正式上市,售價區間為31.48-35.48萬元,搭載1.3T直列四缸發動機和7速雙離合變速箱,2020年銷量為5.4萬輛,同比增長6164.2%。奔馳E級和奔馳C級兩款轎車在2020年銷量分別為15.6萬輛和15.3萬輛,分別增長1.1%和-3.8%。
2021年奔馳將開啟“EQ元年”,除了此前上市的EQC外,奔馳計劃在2021年推出EQA、EQB、EQS三款純電動車型。
奧迪2020年累計銷量為726,288輛,雖然同比增長5.4%,但是較奔馳和寶馬品牌要遜色不少,依舊排名第三。
奧迪主要依靠A4L、A6L、Q5走量,優惠力度加大的情況下銷量也實現了增長。具體來看,奧迪A6L全年累計銷量為18.2萬輛,同比增長38.8%。奧迪A4L則為13.9萬輛,同比下滑17.7%。奧迪Q5L累計銷量為14.9萬輛,同比增長7.3%。
據了解,奧迪規劃在2021年推出16款換代/新車型,包括全新奧迪A3L、國產奧迪e-tron、中期改款奧迪Q5L、中期改款奧迪Q2L等。另外,上汽奧迪A7L的后期投產上市,這些新車的投放都有望為奧迪銷量增長提供幫助。
雖然上半年由于疫情的影響,銷售和生產都出現了不小的影響,但是得益于下半年新產品投放以及相關刺激市場政策的實施,最終BBA三個品牌在2020年均取得了不錯的成績。綜合來看,寶馬和奔馳更像是“老冤家”,兩家車企的銷量差距并不大,2021年仍是奮力抗爭的一年。至于奧迪品牌,在市場上能依靠的產品較少,雖然年內銷量實現增長,但是對比寶馬和奔馳的差距較大,依舊排名第三。
新的一年已經開始,這三家車企在中國市場會以怎樣的姿態競爭,還是值得期待的!